刚创业的时候,我没有概念什么叫“公司”。在当时的我看来,我是在做一个产品,一个项目,就像曾经做自由职业者自己做项目的时候一样。成立公司的目的仅仅是让产品有一个可以依托的被社会认可的框架,公司只不过是一个为迎合世俗规范而办的必要手续。它一点都不重要,我不会花任何时间去考虑它;重要的是我们正在做的产品,是日常的工作。
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内,我都没有仔细考虑过公司的意义。把产品做好,让项目成熟,让自我获得提高,我对这些事有概念。至于“公司”,它是否存在似乎对我没有任何意义。
今年春节前,产品完成了一次大的更新。虽然做的过程很艰苦,结果很粗糙,但我仍然觉得很满足 -- 产品的形态反映和融合了我创业以来学习和领悟的各种碎片知识;把它完整的做出来,让我得以整理并应用所学,更加看清自己的进步和不足,对过往是一个很好的总结。
在此之后,趁着春节休息,暂时把产品更新放下,一个我几乎从未思考过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脑中 -- 公司的使命是什么?我们为什么办这个公司?
正统的想法,公司是雇佣员工,为公司所有者提供利润的机构。但是我记得看《韦尔奇传》和其他一些经营相关的文章时,我看到非常多股东对利益短视的追逐行为,给公司带来长期的损失;看到非常多管理层为了迎合投资人,提高股价,而做出损害公司价值的决定。这让我认为:把公司看作公司所有者(股东)的财产,为了提升公司所有者的财富而一味的追求上市,提高股价,是有很大弊端的。在这种导向之下,上市公司用大量精力去让报表好看,去应对贪婪的华尔街;没上市的公司找一切机会扩大规模,希求用尽量短的时间上市;创业者扎堆冲向所谓”热点“”趋势“,希望用最短的路径成为乘浪而起的下一个。虽然我并不是一个资深的创业者,但类似的故事已经看过听过太多。
那么公司的使命是什么?是创造出好产品,好服务,新技术,提高普罗大众的生活质量,推动社会进步?确实有很多不缺钱,不缺名的大企业真正在做这种事,比如成立一些研究院,实验室,基金会,为那些尚不成熟,在可预期的未来似乎也难以大规模商用的研究投资。但这更像是公司这种组织形式发展到最高形态以后的外延,绝大多数公司都无法真正做到这一点。
只追求股东利益太过狭隘,让公司难以实施长期计划,做业务的同时还要受制于很多完全不懂得经营的投资者。而追求为社会为大众创造价值又太过宏大,公司这种组织形式无法承载和达成这种使命。
我隐约觉得公司的使命应该是在这两者之中的平衡。直到我读了一位日本企业家写的《打造一家好公司:做最了不起的小企业》,他把我心中所想道了出来:公司的使命是为所有公司员工提供价值,最大化所有员工的利益。
这种说法我深以为然。把全体员工的利益放在公司的首位,好处很多。比如:
1. 公司不会盲目的扩张。传统公司扩张的动力,是扩展以后市场翻倍,能为公司所有者带来翻倍的收益,其实普通员工扩展前后的收益差距并不大。如果以全体员工利益为考量,就可以避免经营者单纯为了规模/份额而盲目扩张。
2. 公司不会随意裁员。很多公司就像气球一样,市场好钱多的时候,就大规模扩张,部门分支膨胀;市场差钱少的时候,就裁员收缩。如此往复。在这过程中,高管的损失相对较少,但是对于那些被裁的员工打击却非常大。如果以全体员工利益为考量,不把裁员作为削减成本的常规和速效手段,代之以更好的规划和市场策略,会让员工有更多的安全感。
3. 公司会更注重长期价值。注重全体员工利益的公司,希望让每个员工都可以在有生的几十年里获得稳定的持续的收益。这就迫使公司在做选择的时候,做出更有利于为公司带来持久价值的决定,而不是短期收益高,长期却可能损害公司的决定。
4. 公司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会更高。如果经营者把公司把每个员工都当作主人,都当作服务的对象,那么就会更主动的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更优厚的条件,创造更多学习的机会。员工也会提高对公司的认同感,真正把自己和公司当作命运共同体,为了公司努力工作,而不仅仅是“给老板打工”。
其他还可以举出很多好处。如果公司践行这样的价值观,那它很可能不会像一些公司一样飞速发展,又大起大落;但它一定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,逐渐的成长到它应该有的大小,并且为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员工都带来成长和财富。
我们的小公司发展到现在,从最开始就我们几个创始人轻装上阵,到现在正式请到几个朋友一起加入。我也逐渐有了思想的转变:我们不仅仅是要做好产品,为客户提高效率,带来价值;更要服务好公司里的每一个人,让每一个共同奋斗的朋友都能体会到公司发展带来的好处,不仅仅是要求每个人完成自己的工作,更要互相帮助,拓展每个人的眼界,提高每个人的能力,让每个人都能在各方面有丰富的回报和成长。只有这样,我才会觉得这个公司是真正有价值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