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cebook的图片服务

最近在看《Facebook效应》。

刚才看到了讲facebook是如何创造他们的图片服务的一章。过程是这样的:

1. facebook现有的功能是填写个人资料,加好友,互相留言。只可以上传一张照片作为个人头像。

2. facebook的工作人员通过数据发现,有很多人都在不停的改自己的个人头像,有的人一天要改很多次。

3. 于是他们开始思考,既然人们这么热衷于图片,那么可以不可以在facebook中加一个更完善更独立的图片服务呢?

4. 于是他们的3个员工被指派做这个服务,一人负责界面,一人负责程序,一人负责管控整个流程(负责产品)。

5. 当时已经有了很多优秀的图片网站了,比如flicker。模仿成功者做一个图片服务很容易,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此,他们希望让facebook的图片服务更facebook化(社交化)。

6. 于是他们最终发明了“圈人”功能。并将“圈人”作为标记图片的唯一方式。

7. 最终推出的图片服务大受欢迎。


这个从产品创意到完成的整个过程都非常非常的具有指导意义:facebook初期的发展非常顺利,拥有一些基础功能[1]。facebook的工作人员在运行平稳的产品中发现了不同寻常的一点[2]。通过这一点,他们发现了潜在的用户需求,并思考如何满足这个需求[3]。一个分工明确的小团队被指派负责这个新的产品[4]。新的产品不能仅仅是满足用户发图片的需求,而是要想办法把用户的需求和这个网站的核心价值联系起来,让新的产品可以体现和促进产品的核心价值[5]。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,推出了开创性的服务[6]。并得到用户认可[7]。


这个过程非常好的体现了优秀的产品是如何产生的:

首先好的产品不是脑子空想出来的,而是通过观察(数据)和思考发现用户潜在的需求。

然后需要一个团队去完成这个产品,我觉得一个小的团队要比一个庞大的团队更能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,大的团队沟通成本太高,而且实际完成任务的人和做决策的人往往不是同一个人。真正优秀的人都喜欢自己做决定,仅仅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是很乏味的(码农就是这么来的:只低头干活,无需思考)。事实上很多产品在初期都不需要太多人参与,3,4个能力出色并且互补的人足以完成1.0版本。并且这会让每个人承担更多的责任,足以调动每个人的热情和积极性,更容易产生火花。人多了想法太多,妥协太多,最后的产品往往没有个性。

在完成产品的过程中,虽然我们的初衷是满足用户需求,但是开发产品的时候要想着如何超越用户的需求。我想在facebook做出这个圈人的功能之前,没有用户想到圈人会这么好玩,他们会觉得flicker什么的已经很强大很满足了,但是facebook做出了他们根本没有想到的功能,所以facebook的图片功能才一举成功。

更难得的是这个特别功能还如此贴近facebook的核心价值,它进一步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,让人们在facebook上的互动更加直观,更加密切。facebook的图片功能绝对不是趁着facebook庞大的用户群才火起来的一个附属物,它的出现提升了facebook整体的价值。真是把新产品和老产品融合的绝佳素材。